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一声来自深谷之中的嘤鸣,为的是呼唤更多的同道高朋。
9月24日,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安徽分院、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“嘤鸣姑苏”——张祚远书法展即将在苏州金鸡湖畔李公堤四期文化创意街区明·美术馆拉开帷幕。
张祚远先生,1948年出生,祖籍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——安徽省萧县,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安徽分院特约研究员。本次书展张祚远携79幅书法作品参展,作品涵盖楷书、隶书、章草、行书、今草等,广涉博及,笔法嬗变精妙,书写形式也多有不同,有长卷、手卷、通景、斗方、扇面、信扎、中堂、对联等。展览共分为三个展厅,以“技—艺—道”为脉络布展,让观者能跟随书者习书的足迹,更为直观地去领略书者由技进艺,由艺进道的艺术之路。
据悉,张祚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,在笔法和学养上,秉“三纲四目”的习书宗旨,读经阅典,沉潜翰墨。于书法之漫漫长路,先生毕生研习,不参赛事,不争名序,专心从艺。而今,先生仍坚持习书修学,冀登山一唱,觅流水知音。于是,有了他这次“嘤鸣姑苏”个人首场书法展。
该展展览日期:2016年9月24日至10月16日,展览地点:明·美术馆(苏州园区李公堤四期15幢),开幕时间:9月24日下午14:00。当天,在开幕式后,张祚远先生还将作“谈书论法”专题讲座。
技
文献厅 临品陈列
主题词:踵继前贤 跬步千里
内容:展示的书作均为书者历年临摹墨迹中的精品,其中一部分装裱成幅,作悬挂观览;一部分装祯成册,作翻阅观览。
观览提示:通过临摹,从经典法帖得其“形、神、功”,是习书的基本要求。即,技能的培训是一切艺术赖以成立的前提。法帖倘未写入,何言书已出新!临摹的功夫,是检验一切书作是否货真价实,还是花拳绣腿的试金石。
艺
作品厅 作品展示
主题词:汲古挹今 非我亦我
内 容:根据字体分类,有隶、草、行、楷;根据书写形式分类,有长卷、手卷、通景、斗方、扇面、信扎、中堂、条幅、对联等。
观览提示:书法,是写汉字,但不仅仅是实用意义上的汉字,而是严格遵循法度,充分表情达意,寄托情怀的汉字。这就要汲各类字体的基本技法融通交汇,并从各类字体的流派风格中博采众长。书家作品,如不见帖意,则不为书法;如仅能抄录复制,亦非佳作。对功夫、才情、神采、内蕴的品鉴,是观览书作的基本要素,这些要素纵然不易规定出量化的标准,但也要有原则的共识。只有这样,在观览品鉴书法作品时,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内在品质。
道
理论厅 讲座互动
主题词:循名责实 浚源溯流
内 容:开幕式当天,张祚远先生作“谈书论法”专题讲座,该讲座将采取现场观摩、听讲、提问和演示的方式,对书法理论进行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。
观览提示:书法实践若为“躯体”,则书法理论是为“灵魂”。或临帖或自书,徜“心昏拟效之方,手迷挥远之理”,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书法作品,绝难妍妙。理论的探索,艺术的批评,是习书的“方向盘”、“导航仪”。对于几乎个个都会写汉字的中国人来说,写字并不难,写书法很难!因为书法要求,书者于书法之外,要通“小学”,知“经学”,晓书史,懂书论,然后才能深悟何为书法。否则,龙蛇云雾,龟鹤花英,巧涉丹青,功亏翰墨,岂书法可云!所以,本展厅结合“临品”、“作品”展示,探讨书法的义理内涵,既是相互学习切磋的有效形式,也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互相推进的一种探索。
张祚远先生真诚地希望此次书展,给书者留下的是谏诫和勉励,让观者带走的是,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和敬畏,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钟情和思考……